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自古盛产药材,是西部闻名的千年药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2015年5月,陇西县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身为陇西的中医药工作者,我心情澎湃,爰作是赞。
陇西古地,秦汉置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巍巍人寿,山虽不高,然多香药。西南渭河,三水环城,灌育陇右。十里城郭,烟火万家,物阜民丰,百业繁华。中药产销,尤为突出,民众根基,横亘古今。
襄武古邑,南安福地,文峰重镇,雍州首阳,先民遗风,耕读传家,熟识药性,应用自如。种药采药,以药辅食,人人体健,家家乐祥。
真人思邈,循渭河而上,至陇西,针龙救虎,一剂一调,沉疴咸消,慧心仁术,大医精诚。道士封衡,居三台山中,修仙术,幽静清雅,精研医典,志在医术,容成养气,飘然隐去。
说陇西两大宝,党参黄芪草。南北二山,阴阳相应,草药遍地,药香四溢。渭水河脉,川流不息,水含天精,氤氲生灵。梁代陶弘景,著《本经集注》,夸黄芪第一出陇西,赞独活生陇西者质佳。
忆往昔,看今朝。黄芪党参,产地认证,注册商标,建设品牌。修中华名医纪念馆,编《陇西中医药文化》,建华盛影视城,拍《皇甫谧传奇》。政府引导,民众自律,弘扬医药,传承文化。
黄土厚德,承载万物。虽天干地燥,成天然药库。丝路重镇,交通便捷,陇海码头,物流中心。药在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最优。网络社会,信息碰撞,药材来往,吞吐全国。西部药都,千年药乡,名副其实,果不虚传。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国甘肃网创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岐黄中医专网日前正式运行。该网用中文、英文和俄文三种语言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岐黄中医文化和技术,共设14个栏目,主要包括中医新闻、中医历史文化、中医文化交流、养生资讯、中医针灸、疑难杂症、中医常识、中医养生、中医膳食、中医美容、中医方剂、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养生旅游、中医图库等。中医专网的开通不仅能使全省城乡人民群众了解掌握中医的历史渊源、中医的文化交流、中医的基本常识、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知识,更懂得了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如何进行自我养生保健。(狄东阳)
上一篇:中华文化是成就历代名医的沃土
下一篇:纵论“道以医显” 弘扬中医文化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