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治各种皮肤疾病
▲ 保持汗液排泄的顺畅。夏季勤洗澡、多更衣,注意通风降温,尽可能地使汗液少浸渍皮肤。女性少施粉脂,及时御妆,从而保证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畅能无阻,从根本上杜绝汗液障碍类皮肤病。
▲ 避免虫咬和皮肤外伤。人被小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症状,尤其被毒虫爬咬后,皮肤上会留有一些粉毛和刺。处理的方法是清除毒毛,并立刻用小苏打揉擦局部,然后用清凉油或风油精涂被咬处。夏季里,皮肤裸露较多,因而划伤、烫伤、切割伤的几率也相对增大,所以夏季劳作更要谨慎、细心,尽可能地避免皮肤外伤。
▲ 多饮水保持皮肤柔润。烈日炎炎的夏季,应多饮白开水、淡茶水、淡盐水,每日可根据活动量的大小,饮用1500至2000毫升左右。还可自制消暑饮料,如绿豆、莲子、红枣汤等,长时间坚持饮用,不仅润肤养颜,而且可减少痱子、毛囊炎、疖肿等皮肤病的发生。夏季补充水分的另一个途径是多食水果,水果中以西瓜最佳。西瓜所含的维生素、酶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促进食欲,滋养皮肤,预防痱毒。
小刘30岁,在南京一项目工地从事扎钢筋工作,收入稳定。让他苦恼的是,每到夏天,他总是爱长痱子,额头、脖颈、胸脯上便长满了红斑点,瘙痒难忍。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在这里提醒大家,进入夏季,气温不断攀升,紫外线强烈,易出现以下常见的皮肤疾病,要特别注意防范。
痱 子
诱因+症状 好发于夏季,多因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预防与治疗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中午高热,不要在户外工作。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防范人群 高热大量出汗、在外工作人群,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日光性皮炎
诱因+症状 这是一种光敏类皮肤病。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人体表皮细胞受到破坏,在额部、面颊等处出现皮肤红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感痛痒难忍。
预防与治疗 尽量避免日光暴晒。一旦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不可立即用热水洗浴,也不要用手抓搔。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痒、止痛的软膏涂抹。
防范人群 对光过敏人群。
螨虫性皮炎
诱因+症状 螨虫性皮炎多发于人体颈、胸腹、背及四肢皮肤,多是水肿性鲜红色斑疹,往往奇痒难忍。不少市民染上螨虫性皮炎,多是因为家中刚铺上的凉席没有进行除螨杀菌。
预防 螨虫怕光照,怕高温,怕干燥,因而市民应该经常打扫卫生,清除居室杂物,勤洗澡勤更衣,多晒一晒被褥衣物。此外,猫狗身上容易寄生螨虫,要经常给宠物除螨杀菌。
防范人群 不讲卫生人群。
接触性皮炎
诱因+症状 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在接触部位发生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初起疱内液体澄清,感染后形成脓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甚至组织坏死。
预防 身体爱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凉席上垫一层吸汗的棉布。除了螨虫叮咬外,有一些人对草、芦类凉席也有过敏反应,皮肤上会出现豆粒大淡红色疙瘩,奇痒难忍。
防范人群 出汗、皮肤过敏的人群。
疖
诱因+症状 一种化脓性毛囊,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肛门生殖器部位的复发性疖可继发于厌氧菌感染。5%为无菌性,由异物反应所致,如囊肿破裂。
治疗 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也可外敷抗生素软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防范人群 青少年。
脓包疮
诱因+症状 俗称黄水疮,通过接触相互传染。多发于脸上、四肢等暴露部位。脓包疮开始为粟粒至黄豆般大小的丘疹或水疱,之后迅速变为脓包,包壁薄,很容易破溃。
预防 1、外用药消炎可缓解症状疼痛,加快脓包疮愈合。2、温水勤洗,保持好个人卫生利于脓包疮治疗。3、穿棉质衣物更透气,脓包疮好得更快。4、室内透气性要好。
30岁的丁女士从事销售工作,平时外出喜欢化妆。近日,她的脸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痘痘”,丁女士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丁女士脸上的小“痘痘”是其化浓妆造成的。医生告诉她,近期不要化妆,面部保持清洁,几天后,丁女士脸上的“小痘痘”果然消失了。她百思不得其解:我一直都是这样化妆的,怎么原来没事,最近就有事了呢?
上一篇: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下一篇:常用的明目益睑方5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