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尊古而不泥于古,我们首先要重视古籍的整理和发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医皮肤病学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将中医皮肤病学科列为二级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应在系统研究有关中医学文献基础上,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在中医理论创新的道路上,任何平凡或细小的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中医皮肤病学术体系,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皮肤病学术的内涵及其科学性、实用性,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充实与进步,成为中医外科学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慢性及疑难性皮肤病的治疗中,中医药治疗确有其独到的手段和优势,全国各地中医皮肤科工作者以病人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潜力,中医皮肤病学科也不例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自然不能固步自封。事实上,中医药学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只是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背景下,中医学者应该考虑如何按自身发展规律前进,而又不迷失方向。笔者就中医皮肤病学临证实践的体会谈谈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以期真知灼见。
继承发展应尊古而不泥古
中医药绵延几千年,历代中医药著作汗牛充栋。积极开展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研究,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诊疗技术,重视确有疗效的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收集、整理、研究,对中医皮肤科的继承、传播与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尊古而不泥于古,我们首先要重视古籍的整理和发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如桔梗在许多古籍和现代研究中均被认为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痰。但我们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疾病等,在临床收到较满意疗效。其实这一认识源于《神农本草经》“桔梗味辛、苦,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现代研究表明,桔梗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桔梗及桔梗的乳杆菌发酵物对特应性皮炎NC/Nga小鼠过敏性炎症样皮肤损伤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另有研究表明,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具有较强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具有增白作用。
对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我们也不能长期停留在前人的认识上,而应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有所发挥和发展。如痤疮是多发于青少年面部的常见皮肤病,中医传统认为该病是由于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痤疮(粉刺)主要致病机理是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采取滋阴育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法,取得较好疗效。又如中医对脂溢性皮肤病多限于从风、湿、热、血虚辨治,据临床观察发现此类病与肾阴不足有关。皮脂属中医“精”的范畴,属肾所藏。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虚火上扰,迫精外溢肌肤、皮毛,则皮脂分泌增多,热蕴肌肤,皮毛则生痤疮、脱屑;热郁化风则皮肤瘙痒、脱发。治当滋肾阴、清湿热,用加味二至丸平补肝肾、益阴血、安五脏、清湿热取得了较好疗效。
与时俱进发展中医皮肤病学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中医名家和学术流派。皮肤病虽是临床常见病,但以往历代均无专著,亦无专门的皮肤科,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从外科中分出,对其病因病机、治法的研究才渐渐深入。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环保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素的大量运用,出现了空气、水源环境等的污染,加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致病微生物的出现等等,都使皮肤病病因病机更加复杂或发生新的变化,中医学也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上一篇:常做延年功少生病
下一篇:夏日防治各种皮肤疾病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