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国医大师列传
中医在治疗老年病有其系统的理论,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按照老年人的体质和老年病病理的原则进行治疗。中医通过整体调节、未病先防、养治结合、综合调理等原则,更好地抓住老年病病机,提高临床疗效。
所以,我建议我国加快开办老年病中医医院,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优势。我所提倡的老年病医院,是能够集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专业中医医院,病床比例还要多于普通医院。我希望这样的医院能专收老年病患者,让他们能得到中医的专业护理,安享晚年。
阮士怡,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
●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70年,97岁高龄时还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会诊重症、解惑疑难,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
●他倡导“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立了“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干预老年内科疾病,提出了“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制了通脉养心丸、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Ⅰ~Ⅳ号、新生脉散片、粘脂饮等8种中药制剂,其中通脉养心丸已上市。
●他开展了舌诊客观化研究,发现了舌下络斑与年龄、病种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舌下络脉与中医瘀血证的内在联系,总结了心肌梗死患者舌象演化的客观规律。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阮士怡身着笔挺西装、白色衬衫、红黑相间的领带,和蔼可亲地坐在记者面前。这位97岁的老人,双手和脸上布满皱纹,须发皆白,慈爱的眼神令人难以忘怀。他在中医领域鞠躬尽瘁70余年,曾经历战乱及辗转曲折的行医历程,将自己的毕生所知所学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
日寇侵华 弃工学医救世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闭着眼睛都能背诵整篇《汤头歌诀》的阮士怡,恍惚间好似回到了儿时的庭院,嗅到那飘香满院的中药味。
当时,叔祖父阮鹤庭是当地知名的郎中,父亲则经营着一家中药铺。阮士怡喜欢课余时在父亲的中药铺帮忙,他总是被整面墙的中药柜所吸引,父亲注意到了阮士怡的兴趣,时常为他讲解一些中药材知识。从小的耳濡目染,阮士怡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对中医、中药的初步认识。
上世纪20年代,时逢军阀混战,阮士怡被迫辍学,但爱读书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参加北京高中数理化会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及辅仁大学两所学校同时录取,当时崇尚理科的他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学。
正当他专心攻读工学专业时,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阮士怡反思:“国难之时如无强健体魄,何以御外武强敌?”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工学专业,于次年考入北京大学医疗系,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
毕业后,阮士怡辗转天津多家医院,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近10余年。但他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研习中医。正如林语堂曾经说过的话:“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38岁的阮士怡,带着自己那颗幼年种下的梦想种子,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的建院工作,全心投入到他喜爱的中医工作中。
阮士怡主动要求参加天津市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两年的学习,他全面精读了中医基础理论,潜心研究中医古籍,深得系统学习中医的益处。
“每次我读中医经典,都体会到两千多年前古人能撰写出如此巨著,实在叹为观止。”阮士怡领会到书中的理论充满哲学思想,他将这些理论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道”,在他看来,这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
上一篇:王琦: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