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中医学作为生态医学、整体医学、平衡医学、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医学,是具有原创思维、原创发明的智慧医学。科学与医学思维模式不断演变,科学越朝前走,人类越朝前走,就越发现中医学的普世价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我们中医人、中国人,一切有志于中医药的志士同仁,要高瞻远瞩,不懈努力,让世人感受她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医以济世,术贵于精”,中医药学术的贡献度、公信度取决于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殷切希望我的学生和年青一代中医由“为医”而“明医”,由“明医”而“名医”,薪火相传,泽被苍生。

 

    王琦,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从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北京市政府首都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在5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先后出版《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医学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共112名。

 

    ●他创建了中医体质学。通过体质辨识,可早期发现相关疾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对“高危体质”人群进行调体干预,使人轻发病、少发病或不发病。

 

    ●他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我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获得两项发明专利。他创立了“阳痿从肝论治”等理论,带来了男科疾病诊治的重大变革。

 

    走进王琦的办公室,呈现在我面前的一个个荣誉是他走向国医大师之路的标志印迹:199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以来连续3次被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0年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2012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个学科”“三个体系”的构建历程,是“三辨思想”“主病主方论”的凝练历程,是“三大特点”“四大成果”的传承历程,是“一个标准”“六种技术”的研用历程。

 

    “一个学科”“三个体系”  促进中医理论深化

 

    对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具备了中医体质学科形成的8个条件;为中医藏象、中医男科、中医原论思维的完整化、系统化做了深入研究

 

    创立中医体质学科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现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就重视研究人的体质现象,但两千多年来,体质学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王琦自1977年起从事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具备了中医体质学科形成的8个条件。

 

    一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代表性著作。首先对个体差异现象进行了定义性的表述、提出若干概念,继而总结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4个基本原理,提炼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3个科学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1982~2012年先后出版《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等代表性著作;2008版《中医体质学》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二是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取得成果。1989~2014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其中国家“973计划”2项(担任首席1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6项。

 

    三是进入高等教育体系。2005年由王琦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体质学》在全国39所高校应用,目前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系列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