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
笔者在60年苦读经典、临床磨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这一思辨体系,实质是仲景的平脉辨证体系。如何传承这一思辨体系,我们采取了七步法。
第一步
由老师本人以《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为教材,系统讲授其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使学员有个全面了解。传承是广义的,学经典,学名家都是传承,所以除本人讲课外,还邀请部分名家来讲座,以拓宽思路。
第二步
跟师诊治,熟悉老师诊治方法,手把手地教学员诊脉。学习的本质是兴趣,只有感兴趣才愿意学。而兴趣的产生,在于老师的临床疗效。必须以疗效来培养学员的学习热忱,这对老师的压力很大,迫使老师努力学习,认真辨治每个病人。
第三步
在基本熟悉老师辨治方法后,由学员独立接诊辨治,书写完整病历,再由老师把关批改,并指出对错,讲明道理。这个阶段每个学员必须独立面对病人的诸多症状和体征,从理法方药做出回答。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这个阶段主要锻炼学员独立诊治能力,这个阶段提高很快。老师在众目睽睽下批改,压力也很大,必须认真思辨。老师给学员打分,而病人的复诊给老师打分。
第四步
在独立接诊的基础上,学员互为老师,甲学员看完后,乙学员来改,丙学员再改,最后老师评判批改,指出对错。这既是讨论病例,也是提高学员分辨能力的阶段。
第五步
总结。在经过两年多跟师学习后,由学员自由组合撰写以下四个主题的书。
第一本是跟师三年记。主要写三部分内容,一是学了什么,二是用了什么,三是发挥了什么,这是对从师三年的总结、提炼。只有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才能使传承不断深化。
第二本是传承实录百例。通过由学员诊治经老师批改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错在哪儿,对在哪儿,病人反馈如何,从而提高平脉辨证的水平。
第三本是老师的学术思想研究。进一步总结自己对“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领悟、启发。
第四本是老师的医案研究。中医治疗是个体化,因而医案的研究也是个案研究。个案之中,亦寓以必然,从大量个案中,总结其必然,升华为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就是对中医的传承发扬。《伤寒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医案集,通过大量医案发现辨证论治规律;吴鞠通从叶天士医案中,提炼出治疗温病的辨证规律,仲景、吴瑭皆为善读医案的榜样。
第六步
再传承。因陆续来学的人比较多,采取老学员带新学员。除临床带教之外,也进行系统讲授。按《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分段备课、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讲。这是一个再传承过程。
第七步
现代研究。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必然要碰撞、交融。中医药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蕴育着无穷的宝藏,亟待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揭示其奥秘,创立新的医学体系。凡符合中医固有理论体系,对中医药发展有裨益的研究,就是有价值的研究。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进行中医学研究,具有广阔前景,且意义深远。
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存在着一个道路方法问题。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证,因此,揭示中医奥秘,必须从证入手。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提出“证候组合”这一具有导向性的理念,我们现在进行的以汗法治疗寒凝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就符合“证候组合”理念的研究。
上一篇:平衡文化是国医文化 平衡针灸
下一篇:国医大师李士懋 平脉辨证思辨体系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