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启动《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20)》研究编制工作,笔者根据就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鼓励文化研究,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弘扬中医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目前这项事业还只停留在鼓励和提倡阶段,缺少推广和检验的硬件标准。
从小的方面讲,弘扬中医药文化普通中医药知识,对于疑难病和慢性病恢复期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对一些疾病可以做到少花钱或不花钱,这正是政府和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可是目前中医文化的弘扬并不涉及到职务晋升、学术成果评奖。若医生撰写社科类文章是否越界,即使有从医者进行跨文化研究,如何为其正名令科学界困扰。文化研究受限,中医文化又该如何弘扬?
近期,张其成的“涉医简帛文献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立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医学与其他文化间,进行跨文化研究获得成果者凤毛麟角,有必要设立科学的鼓励机制,以推进两者的交融。
从大的方面讲,我国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十一五”“支撑”重点项目,到“十二五”快要结题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么大的国家工程,竟然没有涉及多少中医的事,对于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来说,是非常让人遗憾的。所以我认为,“十三五”文明探源工程,要加入中医药元素。
不管是从“小”还是“大”的方面,仅靠鼓励与提倡,或中医人的自觉行动都难以成大气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可以在组织机构中设立专门的部门以解决中医文化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方能弘扬中医文化。
加强宣传,拍摄中医历史文献纪录片
我建议,“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可动员积极力量,拍摄一部大型中医历史文献纪录片,把中医文化从史前至东汉末这段历史以及中医的发展根本介绍给世人。此前虽有一些介绍和宣传中医的影片,包括近期中俄合作拍摄的《中国中医》等,这些都是从某一方面谈或通史性的,没有真正说清中医源头的纪录片。总结和宣传好中医的源头,让中医人自己更清楚“典”和“祖”,也让人们知道中医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源远”讲清了,“流长”也好讲了。
创办三大国家级中医学术期刊
中医杂志遍布全国,各省市皆有,遍地开花,这是好事,但多是地方性的,全国范围内的中医经验交流较少。中医事业的发展,包括名中医医院发展提速,少不了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作为中医最高的领导机构,不能没有高精尖的学术成果和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议先办好以下三种中医学术期刊,在继续鼓励各地期刊的基础上,成为引领全国中医学术的风向标。例如《中医文化》,内容可包括中医药新政与历代决策,中医与历史、与社科、与生活、与社会环境、与考古、与民俗等相关内容;《中医经典》,专门研究四大经典的内涵及精髓,形成与发展,古今兼备,中外兼容;《中医科学》,可涵盖中医临床新发现,学术新水平,科研新成果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针灸、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等,与中医有关的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等。一句话,创办国家级中医的《科学》《自然》杂志。
文化进大学,建立名医授课制度
临床实习是所有医学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到了医院都想跟知名的医生多学一些临床经验,但实际是名医的临床工作相当繁忙,平时就诊人数较多,且诊室相对教室狭小,学生想多听、多看、多学就很难。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将各地名医定期请到大学课堂去,潜心将自己对中医的学习心得、临床经验、技能与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这未尝不是名师出高徒又一新途径。建议中医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建立此制度,且长期坚持,人员可就地取材,也可统筹交流,既不增加编制又不专养。规范名医的讲学时间、地点、内容、效果和成绩,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考核制度。
下一篇:中华文化是成就历代名医的沃土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