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文化 中医的形象代表
“杏林”因东汉建安时期名医董奉行医济世的典故而来,演化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以赞美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等丰富的内涵,其灵魂是“道”与“德”,凡习医药者欲成为“杏林中人”,必推崇“杏林精神”。杏林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医的形象代表,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现象的标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陕西中医学院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在60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岐黄故里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积淀,深得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英华,传承药王孙思邈等大医医德医术的遗韵,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思路,丰富和拓展文化育人的工作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杏林文化。
工作目标与思路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原则,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准确把握和提炼“杏林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出“弘扬杏林文化,强化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把弘扬“杏林”文化与加强学生“仁爱”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结合起来,进一步实践“杏林文化育人工程”建设,将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化为学校独特的气质和行为规范,使“精诚仁朴”校训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践方法与过程
(一)确立杏林文化的核心理念
在60年办学历程中,陕西中医学院人将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有机融合,凝练成“精诚仁朴”的校训,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取向。其核心理念源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精”指以精微之心,精勤不倦地学习和研究“至精至微”的学问;“诚”指真诚、诚实的品德修养和对医道诚笃修习的至诚之心;“仁”指仁德、仁术,包括“孝、悌、忠、礼、勇”等内容;“朴”指质朴实在、朴实无华的品格。“精诚仁朴”涵盖了师生在品德、行为、学识与才能方面的要求,是治学之铭言,是处世之警句,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凝练,已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指针和自觉行动,成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杏林文化的载体建设
学校在新校区及附属医院建设中,注重体现杏林文化特色。校园内的道路、广场、亭台命名均采用中医药专用术语,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楼、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张贴历代名医画像、中医药名篇、中医药主题字画;在主要场所设立中医药文化石、励志石、药王孙思邈雕像、医学生誓言碑等;在校园主干道悬挂方剂汤头歌诀、名人格言等,将学校的杏林文化充分融入环境建设,使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能育人,真正实现了人文景观、自然环境与育人理念的和谐统一,广大师生在校园环境中感悟博大的中医药文化精髓,感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学校拥有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创建最早的一所专业博物馆——陕西医史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中药标本馆、人体生命科学馆、校史馆、中医药文化苑组建成国医文化博览园。博览园既珍藏有大量珍贵的医学文物和古医籍,又拥有品种丰富、工艺精湛的中药和人体标本。“三馆合一”既是教学、科研的平台,又是爱国、爱校、科普教育的阵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近年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6万多人。中医药文化苑中“校训坛”、“养生亭”、“五行广场”及“文化墙”的设计,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杏林文化氛围,成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生动教科书。
设在学校的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思邈计划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开展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拜师仪式、中医经典诵读及等级考试、名医故事会、博士—本科生互动、随师侍诊、名医名师大讲堂、创办学生刊物等特色鲜明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杏林文化的洗礼,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上一篇:《大国医》里的医道
下一篇: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