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于国医大师
最近,辽源市中医院《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成功验收,我有幸成为这一新型师承模式的10名学员之一,我们到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实地跟师进行传统的师带徒学习,集体跟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学习。三年学业结束,在验收仪式上,国医大师孙光荣向我颁发了《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研修结业证书》,并赠送《中医大师诊籍》。
三年前,我踏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跟师学习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们10名来自吉林辽源的中医学徒,一踏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赵朴初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名言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不觉眼前一亮,肃然起敬。进入古朴幽雅的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令我耳目一新,近距离聆听大师的教诲有醍醐灌顶之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更感同仁堂之神圣。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是培养真中医的摇篮,这里有真正卧虎潜龙的顶级中医大师,他们医术之精湛,医德之高尚,令吾辈折服称道。我作为长白山杏苑新林的一员,能够成为同仁堂的传承弟子,来到这块中医圣地学习,感到无比荣幸。在这里我们受到了高规格待遇,院方根据我们的临床特点匹配相应的大师带教,使我们获益匪浅,为我们以后临床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大师们深邃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及高尚的医德,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临床开拓思路、通达望远、明确诊断,提高辩证论证的理论水平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我有幸跟随孙光荣大师学习。孙老师学验俱丰,其致“中和”的学术思想可谓独特、效验。他讲究临床之基本治疗原则,重点在气血,侧重在升降,目的在阴阳,气血调和百病消,升降畅则瘀滞散,气血活升降畅则阴阳平衡而何病之有?尤其是临床处方黄芪、人参、丹参并用气血同调,凸显调“中和”思想。其学术思想之巧妙,足显一代国医大师的非凡之功,对吾辈临床诊疗用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孙老师在临床处方中施对药、遣角药、巧用药、灵动启,每处方中动静相合,用补药必有动药,用阳必有阴,有消补、散收、升降等特性药物,时常共舞于一方中,可以说运筹帷幄,具王者风范。跟孙老师侍诊期间,每见孙老师处方效如桴鼓,屡屡获验,令吾辈叹服,孙老师也因此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孙光荣大师提携后学,精心施教,传道解惑,毫无保留,处处显示对长白山杏苑新林弟子的厚爱和牵挂。记得大师为我们讲中医药治疗肿瘤一课,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使吾辈茅塞顿开,对治疗肿瘤有拨云见日之感,其三联走方,三联用药,三联君、臣、左、使用药治疗肿瘤理念,可谓临床处方遣药的一场重大革命,充分显示大师“胸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的用药哲理。本来孙老师只想仙人指路,课件并未公开发表,但讲完课以后还是让我们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课件拷贝下来,我们杏苑新林弟子深受感动,如获家珍,为以后治疗肿瘤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大师崇尚医德,视病人如亲人,诊病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从不参与吃请,从不收受谢礼,开药剂量小,简便效廉,疗效显著,不但赢得了患者的好评,而且赢得了同事及吾辈的尊敬和仰慕,为吾辈以后行医、做人、做事立起了一面明镜!
“借以岐伯仁德术,康复五洲伤病人”,大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临床经验是吾辈临床学习和工作的楷模。
三年跟师学习期满,回到辽源,仍然念念不忘那座神圣的殿堂。
上一篇:文化建设引领河南中医药发展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