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题“中医文化”谈“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文化的形态有很多种,特别是对于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华夏大地。从荒蛮岁月的求神问卜到文明时代的行医济世,中医文化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哲学、宗教、文学、道德以及美学等内涵。它脱胎于中国特有的人文哲学理念,又通过反反复复的临床经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在广泛的传承、传播中,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内涵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释题“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滋养,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无法用简略、单一的文化或科学的概念来定义、解释,而是有着极为复杂深刻的内涵意义。一方面,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技术,几千年来致力于治病救人;另一方面,中医具有深邃的人文意涵,更集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儒、释、道,都是以“和”为贵的学问,都十分强调“和文化”,甚至可以说,“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儒家《论语·学而第一》云:“礼之用,和为贵”,提倡人与人之和;释家《新华严经论》言:“善治诸病者,世间四大不和病,以汤药治;如烦恼病,以五停心观、十波罗蜜治”,推崇身与心之和;道家《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调天与人之和。中国传统人文哲学思想中对“和”文化的“身”“心”“人”“天”“地”多层理解,也逐渐渗透到中医领域,形成了名为“中和之医”的中医文化内涵。“中和之医”文化中的和谐生理观、病理观、诊断观、治疗观、养生观等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体系。
谈“秀才学医,笼里捉鸡”
《周易》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
谈到中医文化的学习,应特别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功底的培养,正所谓“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被后世誉为“滋阴派”创始人的朱丹溪少年时期为入世积极钻研儒家经典,却不幸科举落败,年近四十而立志习医,“朝夕专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终成一代医宗。在讲课中,我们常常向习医之人提及朱丹溪,一则鼓励学生皓首穷经、犹未晚矣,一则强调朱氏之成功与其扎实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分不开。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当今我国的医学教育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快餐化的速成教育模式,招收的学生也以理科背景者居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这就使得我们的中医教育由于缺乏文化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艰涩难懂的中医古籍和理论也使得我们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中医的乐趣。譬如说,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多次从历史课本上学习“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进了中医高校也仍然只知“救死扶伤”,而缺乏对“橘井泉香”“杏林春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中医特有的医德文化理念的理解。正是由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我们的中医学生更多具备的是西医的线性思维方式,而难以理解中医的系统功能概念,即下文我们所谈及的“牛与羊与草”的关系。
谈“牛与羊与草”的关系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文中“形”“道”“器”三者的关系,源自于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内涵,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启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
谈到中西医文化的差异,不妨先做个有趣的测试:如果要将“牛与羊与草”三者进行分类,该如何划分?如果你倾向于将“牛与羊”归为一类,可以说通常具备的是西医的思维模式;如果是将“牛与草”划为一类,则通常具备的是中医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牛与羊”的归类方式更多强调的是物体形式、形态上的相似;而“牛与草”更偏重于物与物关系、功能上的内涵概念,这正是中西医文化比较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上一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中华文化
下一篇:“反中医”的历史文化缘由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