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精神面貌 外在气质 文化修养
不知何时,国内医患关系“变味”了,医生不再是人人尊称的“救命恩人”,成了“第三方服务员”,患者坐上了“上帝”席位。医生稍有“不尊”,轻者遭遇谩骂,重者被暴打甚至“斩之”。
今年五月,是医疗行业“黑色五月”。5月初,“魏则西事件”折射出国内医疗行业存在的乱象。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刚退休的陈仲伟主任医师被曾经的病人尾随到家,被砍30多刀,抢救无效去世。5月18日,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出现值班医生王俊在接诊过程中被家属殴打致死。
医暴事件频发的背后原因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内“医暴事件”从零星到频发,折射出医患关系越来越隔阂,“恶性伤医”案例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这包括:患者及家属向医生动辄发生暴力冲突的动机何在?是服务不到位,还是价格因素,是医保制度不完善?还是医学知识科普不到位?
暴力伤医,想必事出有因,但究竟患者殴打、谋杀医生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好?是就医过程中遭了“很多罪”,还是故意“找茬”向医院“碰瓷”,或者有精神病心理变态,这些动机信息,并没有机构专门调查研究,医院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事后也很少向社会告知。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伤医事件本身,也要进行客观分析,厘清原因,才能找出应对的方法策略。
如今,社会诚信度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必然随之“降温”,医患关系亦是如此。很多时候,医生的行为与其背后的医保制度、医疗管理、药品及医疗器械企业、待遇等不无关系。
况且,医学的未知性、局限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也会导致医务人员诊疗的失败。绝大多数“暴力伤医事件”都是医患双方两败俱伤。
当下,必须依法惩治暴力伤医犯罪,不要让医生在惶恐、紧张、悲愤中执业,要还他们一个安定平和的环境。此外,还要向社会通报惩治结果,以儆效尤。
静下心来,我们在反思医患矛盾的深层原因时,也不妨从历史文化积淀中探寻思路方法。
中医治病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在诊疗中如果善用中医理念,以中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文化理念,可有效缓解医患矛盾。中医大夫往往需饱读诗书,其言谈举止,既正气充沛又谦和平易。
中医的精神面貌、外在气质、文化修养,可以影响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尊重。
如果每一位医生能够先从自己做起,那么患者的态度就会逐步改善。毕竟,患者是“弱势群体”,到医院首要目的是看病。
中医的文化理念,值得每位医生学习。要社会环境改变,要患者改变,或许需要长期的过程。但改变医者的观念、态度,则在眼前。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通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凸显人文关怀,让医患更和谐。打造中医药惠民服务新亮点,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
网络化预约,诊疗更便捷
为避免就医者排队等待挂号的问题,该院除在原有挂号窗口增加服务人员、减少流程以外,还在本区域率先推行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
此举缓解了医院窗口集中接待患者挂号的压力,提高了该院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广大就诊患者们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方便。
礼仪化服务,诊疗环境更温馨
一份关爱显温情,一声问候暖人心。“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大丰中医院推行的“三声”礼仪式服务,对医务人员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划设了礼仪式、且更具人文化的服务标准,使“仁、和、精、诚”之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融入惠民服务和环境形象建设全过程,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中医药诊疗环境更和谐、更温馨。
当患者走进该院门诊大楼大厅,导医台前排列有序的女导医,彬彬有礼、满面微笑地迎接每位就诊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从挂号、诊疗、检验、收费到配药全程导医。
医护人员都说:“良好的卫生环境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透明化计费,患者消费更放心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