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一程中医药文化“寻觅之旅”

中医药似一位矍铄清朗的老先生,一袭长衫背筐而立,一站就是几千年。5月20日,江苏卫视黄金档将首播纪录片《本草中国》,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宣传中医药,开创了欣赏中医药之美的“新视野”。

主创人员访谈

《本草中国》诞生记

为打造一部“好看”的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筹备近两年,深入长白山抚松人参、广东化州橘红、宁夏中宁枸杞、江西广昌白莲等多个药材生产基地探访、拍摄。摄制组成员们除了在实践中见识领悟各种药材的性味、功效,也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当地中药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独家对话上海笃影文化传媒CEO孙煜、《本草中国》总制片人韩芸、曾执导纪录片《跟着贝尔去冒险》等纪录片的本片总导演干超及其主创团队,解密《本草中国》拍摄的台前幕后。

 
图为中药传统制法:晾晒陈皮。  

 
图为中药传统制法:地黄蒸笼。  

 
图为中药炮制老药工和他的徒弟  

 
图为摄制组拍摄地点,神农山自然风光。  

 
图为玉龙雪山下的中医大夫。  

问:作为首个出征周五黄金档的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孙煜:这段时间,影视行业的同仁会问我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投资做一个中医药纪录片题材的项目?还投入了这么大的资金?

在这个全民泛娱乐时代,电视台甚至视频网站都在做娱乐综艺,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而纪录片普遍被认为是时间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的项目,同行们不理解也很正常。

但于我而言,中医药不单单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更是我们的国粹,历经几千年积淀,汇聚了无数先人的思想结晶。它蕴含着关于“生命”的无穷奥义,我们有责任将它润色并传承下去。

问:本次的纪录片为什么要选择“本草”为主题?

韩芸:“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国人对“本草”的认知更多来源于药书《本草纲目》。“本草”二字立体展现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全貌,将千百年来国人智慧与自然生息浓缩于一体。

问:《本草中国》在拍摄上有哪些亮点,内容是如何吸引观众的?

韩芸:《本草中国》以深邃悠久的中华文化为指引,分为《境界》《时间》《分寸》《双面》《年华》《沉浮》等十集。拍摄组到森林、高原、戈壁、沙漠等不同地域,从广东化橘红到东北野山参,从西藏红景天到崇明西红花,从新疆红花到内蒙甘草,完成了近50味药材和中药人故事的探寻与记录。

节目揭秘了本草背后所蕴藏的生命意义。本草有着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测出的神奇,各类本草各怀性格,它们与大自然的精妙配合,赋予了生命的不同涵义。

问:历时两年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值得说的故事?

干超:剪辑《时间》时,最触动我的是王良春老师。现代发酵技术成熟,可批量生产红曲,他不得已放弃了古法制作红曲的方式。他把手工制曲的工具捐给了博物馆,工具被放进展柜里,玻璃盖子盖上时“哐”的一声,对我的触动很大。旧事物在式微,新形式在升起,这些改变与更迭,值得我们去梳理、思索、讨论。

韩芸:很多。我们这部作品从立项到播出仅用了一年时间,最大程度还原每一味药材的真实成长,摄制组非常辛苦,这种敬业精神令我感动。

分集导演孙虹:拍摄组在“揭秘”的过程中探访了几个现代化中医机构,中医现代化发展迅猛,精密数控严格监管,中药颗粒制剂制作等,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走进中医,认识中医,接纳中医,不朽的古老医学将迎来无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