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养护---时令篇
此篇讲肾病养护中节流的方法,即如何做到“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有一节叙述了在一年四季中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而适应气候变化,是养生方法中的重要关键。还指出了违反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能导致相应的疾病,所以应当顺应四时,未病先防。常人尚且如此,肾病患者更要注意日常起居。
在中医的养生理念中,冬天的三个月是对肾最重要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肾藏精气,使之不外漏;而冬季又叫闭藏,是万物蛰藏冬眠的时令,冬季封藏足够的能量才能到来年春天生机勃勃。所以当此时节,人应该早睡晚起,多些睡眠以养精气。另外从元代道家龙门派开创者的观点来说,冬季应该“暖足凉脑,曝背避寒,勿令汗出,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肾旺心衰,减咸增苦”。其意思就是在冬季我们应当使我们的双足保暖,头脑要凉;背部可以多晒太阳,同时要躲避寒冷的环境,冬天要少出汗,双眼减少接近炙热干燥的地方,可以多热水泡脚,饮食上应该减少咸的口味,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这也和西医的水钠平衡理论如出一辙。若不注意闭藏,肾脏精气外漏,就可能出现腰膝酸软、精神疲惫乏力、耳鸣、齿动脱发、生殖功能减退等一系列肾精亏虚的症状。
除了冬季保养外,其余时令的保养也需要注意。在《黄帝内经》看来:
1.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睡早起,晨起着宽松衣服,精神愉悦的漫步数分钟。
2.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人们应该在晚睡早起,不要厌恶长日,切勿发怒。
3.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收敛神气。
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以农历节气区分)分别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之间相生相克,任何一个脏器出问题,皆相互影响,如不注意养护,必然影响到肾脏。所以一年当中,都需要保持这样一种合乎四时的生活习惯,才能对整个身体起到养生作用。
注:1.《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
上一篇:中医肾病养护-养生功法篇
下一篇:中医角度是如何理解肾病的?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