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运气学说辨治肿瘤并发症

•运气辨治的实质是基于“天人相应”思想,透过自然气息的运动变化了解人体气机变化及其临床表现,“谨调阴阳,无失气宜”,通过调整天人关系,从而达到祛病除疾的目的。

 

•运气辨治,注重辨时、辨机、辨阴阳“开阖枢”变化,是对静态、空间辨证的重要指导和补充。

 

运气学说是探索自然现象与生命现象共有周期规律,从而寻求健康养生与疾病发病规律及其相应防治方法的理论。《内经》有“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之明训,强调运气学说对临床的重要性。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运气辨治的实质是基于“天人相应”思想,透过自然气息的运动变化了解人体气机变化及其临床表现,“谨调阴阳,无失气宜”,通过调整天人关系,从而达到祛病除疾的目的。运气辨治,注重辨时、辨机、辨阴阳“开阖枢”变化,是对静态、空间辨证的重要指导和补充。

 

笔者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多年,对一些肿瘤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治疗颇感棘手,后跟随顾植山教授系统学习运气学说,并运用运气学说治疗肿瘤并发症,常获显效。兹举二案,与同道分享。

 

胃癌术后味觉消失纳呆案

 

孔某,男,60岁,2014年11月3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伴剑突下隐痛6月,经查确诊胃窦部腺癌,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分期T3N0M0,溃疡型中分化腺癌,行6程FOLFOX4方案化疗,过程顺利,病程中时有进食哽咽伴食管痰涎样分泌物多,胃镜检查示吻合口狭窄伴吻合口炎,经球囊扩张及中药调理后症状改善,纳谷如常,神振气爽。近2月,患者自觉味觉消失,进食味同嚼蜡,无食欲,消瘦明显,相关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西药口服复方消化酶、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等未见改善,甚为痛苦。前医多从醒脾开胃,健脾助运诸思路辨证论治。刻诊:形体消瘦,面色晦暗,精神萎靡,问诊时有痰涎样分泌物吐出,四末不温,体倦怕冷,二便尚调,夜寐安,舌淡衬紫,苔薄微腻,脉沉细小数。

 

鉴于前医效微,遂转从运气思路诊治,予附子山萸汤治之。盐附子(先煎1小时)10克,山萸肉30克,宣木瓜10克,炒乌梅10克,公丁香(后下)3克,姜半夏10克,广木香10克,肉豆蔻10克,生姜7片,大红枣(擘)5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二诊(2014年11月10日):服药7剂,口味基本恢复,纳谷大增,仍有怕冷,脉仍沉细。效不更方,加大附子用量,改盐附子(先煎2小时)20克,继服7剂。

 

三诊(2014年11月17日):怕冷症状明显改善,余症皆消。改用膏方调理,以薯蓣丸合附子山萸汤及备化汤增损善后。

 

按:2014年为甲午年,中运为太宫,《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调摄需“以咸益肾,以酸祛湿”。《灵枢·脉度篇》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患者味觉消失,乃心气不足引起。形体消瘦,四末不温,体倦怕冷,脉沉细,结合肿瘤手术、化疗病史,乃脾肾受伐,阳气不足,与甲午年运气致病病机相谋,故可选用附子山萸汤调补脾肾。此外,患者出生于1954年,该年为上一个甲子甲午年,出生时间与发病时间的运气特点相同,更提高了使用六甲年运气方附子山萸汤的几率。

 

附子山萸汤中,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选盐附子,取“以咸益肾”之意,附子强心之用,则心气通于舌而能知五味矣;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重用山萸肉一则为补肾所需,二为“以酸祛湿”之要。纵观全方,虽未用白术、山楂、麦芽、神曲等健脾消食助运之品,但却抓住主要运气病机,故口味复,纳谷馨,诸症得解。

 

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案

 

余某,男,48岁,2014年10月5日初诊。患者2年前因右侧眼睑下垂渐进性加重3月,经检查发现上纵隔占位,考虑“胸腺瘤”,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B1型胸腺瘤,辅助放疗,放疗结束后2月,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Ⅱb型,遂口服复方新斯的明治疗,并长期配合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等调理,一般症状控制尚可。21nx.com近2月,患者出现胸闷,呼吸费力,感气不够用,上气不接下气,需用力呼吸,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怕冷,体倦,嗜睡,纳差。相关检查提示病情进展,加用糖皮质激素,并行环磷酰胺单药化疗2个疗程,症状改善不显著。舌淡,苔薄,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