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既是病又不是病 对症食疗
咳嗽既是病,又不是病,感冒发烧可能引发咳嗽,喝水吃东西呛着了也会咳嗽两下。咳嗽了自然想的是吃止咳药,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应该立即镇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博教授指出,盲目的镇咳有时会加重病情。
盲目镇咳,反而会加重病情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刘建博教授指出,“在西医学里,咳嗽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它会引起主观上的不舒服,让人感觉痛苦,许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引发咳嗽。可是另一方面,咳嗽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生理反射。”在咽喉有微小异物进入时,咳嗽起到排痰的作用,将痰液或者其他异物清除出去。没有咳嗽的保护作用,即便是很小的异物都会因为停留在咽喉没法及时排除而引发感染病变。
刘建博教授指出,根据咳嗽的时间可以分为三大类,三周以内的是“急性咳嗽”,三周到八周的是“亚急性咳嗽”,八周以上还没能治愈的则是“慢性咳嗽”。刘教授指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可能会引起急性咳嗽。尤其在春冬交界的季节,南方地区湿气重,在这种“阳气渐浮,阴气未去”的春困期,再加上气温变化大,时常增减衣服,容易着凉受寒。而暖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病毒繁殖,加重了染病的概率,引发急性咳嗽。
许多人一咳嗽就吃药镇咳,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得当的,属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举措,处理不好还可能加重病情,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痰液较多,不宜镇咳
什么时候可以服用止咳药物呢?刘建博教授告诉记者,首先必须是干性咳嗽,也就是说痰少,咽喉中没有异物感时,才主张镇咳。另外,一般在症状明显、主观上带来比较强烈的痛苦和不便时,医生才会主张服用效果比较明显的镇咳药物。如果咳嗽伴有痰,尤其是痰液较多较浓的时候,千万不可盲目镇咳,否则可能会导致气管堵塞,加重病情。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以化痰为主,止咳为辅,痰少了没了,咳嗽自然不治而愈。
刘建博教授指出,咳嗽是许多病症的并发症,不能一咳嗽就服用止咳药物,而应该针对引发疾病的根本病因对症下药,中医里非常强调“治病必求其本”就是这个意思。有些咳嗽是感冒引起的,有些是过敏引起的,还有的是哮喘、气管炎引起的,虽然看上去都是咳嗽,但是治疗方法却差别极大,如果因为咳嗽就服用止咳药,是不科学的。
成瘾性镇咳药对身体危害更大
有一些镇咳药物具有成瘾性,不适合随便服用。刘建博教授提醒说,“在常见的感冒药中,一些镇咳药物可能药效快速显著,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使药物性能在人体内累加,产生一些副作用,儿童、孕妇、老人等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刘教授指出,作为止咳药物的常见成分,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枯草热及其他过敏性疾病。但是麻黄碱还可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服用后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对运动者本人有极大的副作用,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另外,伪麻黄碱的合法用途是生产感冒药,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制造冰毒的关键原料,很多国家对销售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进行限制,以防止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提炼毒品。服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会有较轻的兴奋作用、失眠、头痛,在使用时要注意剂量。
还有一种应该注意的感冒药是可待因以及磷酸可待因,它是强效中枢性镇咳药,镇咳作用起效快,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较强的镇咳作用。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它具有镇痛等功效并且药效十分强烈,在止咳的同时它也抑制了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使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故不宜用于多痰的患者;有少量痰液的患者,宜与祛痰药合用。
对症食疗
中医临床上对咳嗽的类型常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咳嗽等;内伤咳嗽又分痰热、痰湿、气虚、阴虚咳嗽等类型。小儿咳嗽在治疗上比较棘手,但如果配合适当的药膳食疗,则可以促进咳嗽早日痊愈。
风寒咳嗽
症 状: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食疗方】
百部生姜汁
百部10克,生姜6克(拍烂),加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少许,让孩子分次温服。
风热咳嗽
上一篇:北沙参治干咳 推荐食疗方
下一篇:胃肠型流感如何治疗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