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总降不下?中老年人,快查查你的甲状腺
俗话说,有啥都不能有病。
但是,这年纪一旦上来了,有些病痛却是怎么防都防不住。
这不,刚过55的刘阿姨最近就发现自己特容易头晕犯困,浑身还没劲,出门溜达一圈,跳个广场舞回来,就感觉胸闷、气喘。
她儿子赶紧带她去医院,结果抽血一查,发现是高血脂在作祟……
高血脂,中老年人的“标配”
不得不说,高血脂这种病,简直就是中老年人的“标配”。
据统计,在我国,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4 个以上患有高血脂,并且这“中奖几率”每年还在呈上升趋势。
虽然高血脂很常见,但是,你可千万别忽视它的可怕——
它会导致肝损害,引起脂肪肝、肝硬化;
它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
它会导致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此外,高血脂还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难怪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相继倒在了高血脂“杀伤力”之下。
血脂总降不下,别忽视这个“幕后黑手”
日常要想和高血脂作“斗争”,就不得不先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血脂的“横行”?
除了年龄和遗传,以下几个原因,躺枪的中老年人真的太多了——
1、饮食不当
不少中老年人管不住嘴,就爱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肥肉和油炸食物。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浆中的脂质变多,胆固醇升高,引发高血脂。
2、不良习惯
比如有些中老年人不喜欢运动,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时间一长,体内脂质的代谢就会变慢,血脂就会增高。
3、吸烟酗酒
很多中老年人无烟酒不欢,但长期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酒中的乙醇等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间隙变大,导致血脂在血管中堆积。
4、情绪紧张
一些中老年人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压抑的不良情绪之中,脾脏或肝脏容易受到刺激,以致阻碍人体新陈代谢,促使血脂增高。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胆结石、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或肾病综合症等,也会导致血脂紊乱,引起高血脂。其中,甲减导致的高血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以致埋下“祸根” !
这时,可能有人纳闷了:高血脂,咋会和脖子的甲状腺扯上关系了咧!!
甲减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当甲减发生时,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血脂的利用率就会变低,并且在血液中积累、升高,从而引起了高血脂。
而当血脂积累过多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蹭蹭涨~
这5类人,最受甲减青睐
①中老年女性
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40岁以上女性罹患甲减的几率高达10%,更年期女性尤其受甲减的“青睐”。
②患过甲状腺疾病或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
③以往有甲状腺手术切除或碘131治疗史者
④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
如患有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白癜风、银屑病等,这类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受损,以致甲状腺功能发生减退。
⑤接受过头颈部放射线照射者
以上这五类人,特别要警惕甲减的“魔爪”。建议这些人群尽早去做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是否是甲减在背后“搞鬼”,早发现早治疗!
3个「一点」,帮你控制甲减
如果检查完,确实不幸被甲减盯上了,也不必过于 “绝望”,日常做好这3点,也能潇洒安度晚年~
1、饮食均衡一点
平时要均衡饮食,碘摄入要适量,注意摄入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2、生活注意一点
日常要按时作息,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3、服药规律一点
谨记甲减大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药,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或擅自调整药量。
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当发现自身血脂一直居高不下、反反复复、治疗不理想时,一定要到医院内分泌科查查甲状腺功能,千万别拖!
编辑 | Golden
出品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
下一篇:你痰湿了吗 几招远离痰证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