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痛丸
别名:控涎丹、妙应丸、控痰丹、子龙丸、控涎丸
处方来源:《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药物组成:
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痰之本水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入肺为咳为喘,入肝则胁痛寒热,入经络则痹痛,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生瘰疬痈肿。方用大戟泄脏腑水湿,甘遂行经络水湿,白芥子散皮里膜外痰气。三物合用,使水湿化,痰饮除,脉气通和,则诸症自愈。
别名:控涎丹、妙应丸、控痰丹、子龙丸、控涎丸
处方来源:《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药物组成:
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各等分。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痰之本水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入肺为咳为喘,入肝则胁痛寒热,入经络则痹痛,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生瘰疬痈肿。方用大戟泄脏腑水湿,甘遂行经络水湿,白芥子散皮里膜外痰气。三物合用,使水湿化,痰饮除,脉气通和,则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