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鳖子_蒙药名:陶木-阿拉坦-其
汉语拼音 | Mu bie zi
|
蒙药名 | 陶木-阿拉坦-其
|
别名 | 色日吉莫德格-策瓦
|
考证 |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无误蒙药鉴》称:“缠绕草木生长,茎细长,花黄色……种子扁平,棕黄色,形状似葫芦子。”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认药白晶鉴》称:“……种子状如钻头。”蒙医所使用的有波棱瓜子和木鳖子两种,这两种均为葫芦科植物,植物形态雷同,与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述色日吉莫德格之形态特征基本符合,其中波棱瓜之种子状如“钻头”,更为接近。但绝大部分地区蒙医历来使用木鳖子,故认定木鳖子为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色田吉莫德格之一种,即陶木-阿拉坦-其其格音-乌热(木鳖子)。
|
中药材基原 | 为葫芦科植物水鳖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木鳖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4~8m。块根粗壮,近圆形,稍有分枝,表面浅棕黄色。茎几无毛,有棱;卷须单一。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三角形,3~5掌状浅裂至深裂,长8~22cm,宽近于长,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近叶柄两侧处各有1~2个较大的腺体;中裂片菱状卵形,侧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波状三角形齿。花雌雄异株或单性同株,单生,花梗甚长,每花有1绿色圆形苞片,长3~4cm,全缘;花萼5裂,具暗紫色条纹;花冠钟状,浅黄色,直径约6cm,5裂,裂片呈倒卵状椭圆形;雄花花冠裂片不等大,雄蕊3,花丝极短,具2个有盖的蜜囊;雌花花冠裂片近等大,子房下位。果实宽椭圆形至卵状球形,长12~15cm,直径8~9.5cm,橙黄色,有肉质刺状突起,果梗长7~10cm。种子大,35~50粒,稍似鳖甲状。花期5~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林绿、河岸土层较深厚的地方。亦有栽培。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剖开,晒至半干,剥取种子或将果实放火盆钵内,拌以草木灰,待果肉烂去,用清水淘洗,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平圆板状或略三角状,两侧多少不对称,中间稍降起或微凹下,长2~4cm,宽1.5~3.5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棕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或仅有细皱纹。周边有十几个排列不规则的粗齿,有时波状,种脐端稍窄缩,端处近长方形,外壳质硬而脆。内种皮甚薄,其内为2片肥大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以饱满、外壳无破裂、种仁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为一层,近长方形,常径向延长,壁薄;表皮下为3~4层薄壁细胞,近方形或矩圆形,较小并排列整齐;内侧为十几层近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厚壁细胞,大而壁极厚,边线波状,层纹较明显;其内为3~4层长方形或圆形薄壁细胞。壁常呈波状,种子两侧的细胞壁渐增厚,至两端处细胞壁增厚成纵向延长的石细胞,横切面呈圆形。胚乳薄壁细胞2至多层,其中有的部分已颓废。子叶薄壁组织中充满糊粉粒。
粉末特征:灰黄色或浅棕黄色。①厚壁细胞有两种:一种棕黄色,不规则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多深波状,长50~338μm,宽45~143μm,壁厚9~50μm,木化,有层纹,胞腔狭窄或几无胞腔。另一种呈条状或棒状,长100~270μm,直径约25μm,壁厚约10μm,边缘深波状。②子叶薄壁细胞五角形或六角形,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块,脂肪油块类圆形,表面现网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粗2g,加乙醚20m1,温浸30min,滤过。取乙醚液2m1,置玻璃皿中,挥尽乙醚,残渣加无水硫酸钠少量,直接加热,发生气泡及具刺激性的浓白色气体。
(2)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1,置水浴中加热30min,滤过,取滤液2m1,置带塞试管中,塞紧,用力振摇lmin,发生大量泡沫,10min内不消失。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水鳖子皂苷(momordica saponin)I及Ⅱ。尚含水鳖子酸(momord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1],木鳖糖蛋白(momorcochln)[2]。
|
药理作用 |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但毒性较大,无论静脉或肌内注射,动物均于数日内死亡[1]。 大鼠静注木鳖子皂苷,血压暂时下降,呼吸短暂兴奋,心搏加快。注射于狗股动脉可暂时增加下肢血流量,其作用强度约为罂粟碱的1/8。对离体蛙心和离体兔十二指肠均为抑制作用,而对豚鼠回肠则能加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拮抗罂粟碱的作用,高浓度时且引起不可逆性收缩。大鼠口服或皮下注射木鳖子皂苷,能显著抑制角叉莱胶引起的足踝浮肿[1]。 2.毒性 对兔红细胞有溶血作用[1]。木鳖糖蛋白-S与人浆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免疫毒素对靶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2]。小鼠静注木鳖子皂苷LD50为32.35mg/kg,腹腔注射则为37.34 mg/kg[1]。 |
炮制方法 | 先取河砂置锅内,加火烧至湿气除尽,放入木鳖子一起炒至木鳖子壳鼓起,待有芳香味时取出,筛去河砂,晾干,剥去外壳,刮净绿色表皮,备用。
|
性味 | 味苦、涩,性凉。效钝、轻。有毒。
|
功效 | 抑协日,清热解毒。
|
主治 | 主治胃肠协日,黄疸,消化不良,腹胀,肝胆脾热。
1.《无误蒙药鉴》:“清胃肠协日热。”
2.《认药白晶鉴》:“清胃肠等腑热,协日热,木鳖子皮治疗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1~2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不能生用。
|
附方 | 1.治寒性协日病 黑冰片50g,肉桂45g,全石榴、白豆蔻各40g,金色诃子20g,止泻木、木鳖子(制)各25g,荜茇10g,光明盐15g,熊胆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至高要方》十味黑冰片散)
2.治因胃肠部赫依协日相搏而宿食不消化和由肝胆之热而引起的黄疸 诃子40g,全石榴10g,木鳖子(制)4g,五灵脂11g,黑冰片31g。制成散制。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选编》五味金色诃子散)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Masayo I,et a1.Chem Pharm Bul1,1985,33(2):464
(2)Turakami T,et a1.Tetra Lett,1966.5137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70
(2)Bolognesi A,et a1.Biochim Biophys Acta,1989,993(2~3):287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石韦_蒙药名:哈担-呼吉
下一篇:螃蟹_蒙药名:乃莫勒吉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