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杆杨
别名:钻天杨,白杨树 中药箭杆杨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秋,冬季采剥树皮,晒干;夏季采叶,鲜用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脚气肿;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10~15克。
摘录于:《中华本草》
箭杆杨
拼音名:Jian Gan Yang
别名:钻天杨,白杨树
中药箭杆杨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秋,冬季采剥树皮,晒干;夏季采叶,鲜用。
原形态
大乔木,高30~40米。树皮灰白色,较光滑。枝向上直立,树冠塔形狭窄;小枝无毛,圆形。叶互生,较小,阔卵形或菱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急尖,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无毛;萌枝叶长宽近相等。葇荑花序,有时出现两性花。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细长。花期6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 叶皱缩,展平后阔卵形,长4~8厘米,宽3~7厘米,边缘具细锯齿,并有半透明的狭边;叶长4~8厘米,宽3~7厘米,叶柄侧扁。气微,味微苦,涩。
- 树皮呈片状,厚1~2.5毫米。外表面粗皮多已除去,淡黄或淡黄棕色,内表面淡黄色,光滑,有细密纵向纹理。断面裂片状。气微,味淡。
- 皮解离组织:纤维梭形,胞腔线形,石细胞不规则形,壁厚,壁孔,壁沟明显。
-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皮层薄,韧皮部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束,石细胞组成。石细胞,晶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列呈环带。韧皮射线为1列细胞。
性味与归经
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脚气肿;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