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
别名:
功效与作用:补虚;祛瘀;消肿。主治虚劳赢弱;肺脾气虚;跌打肿痛;蛊毒下血。
使用方法:内服:适量,作羹;或烧存性研末,每次6~9克。外用:适量,敷。 各家论述 《食疗本草》:去毛,煮羹:补虚劳。煮作矐食之:去一切风,治肺中虚风。《纲目》:干皮烧服,治蛊毒下血。
摘录于:《中华本草》
羊皮
拼音名:Yang Pi
英文名:sheepskin,Goatskin or sheepskin
中药羊皮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皮。宰羊时剥取皮肤,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山羊,体长1~1.2厘米,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温;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补虚;祛瘀;消肿。主治虚劳赢弱;肺脾气虚;跌打肿痛;蛊毒下血。
使用方法
内服:适量,作羹;或烧存性研末,每次6~9克。外用:适量,敷。
各家论述
- 《食疗本草》:去毛,煮羹:补虚劳。煮作矐食之:去一切风,治肺中虚风。
- 《纲目》:干皮烧服,治蛊毒下血。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