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针刺"得气""补泻"与"气至"的关系

英文题名
个人著者
刘哲
团体著者
第一著者单位
甘肃中医学院
第一著者地址
甘肃; 医药高校
出处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0,7(3) .-28,32
中文文摘
辨认针下“得气”与否,识别“得气”之正邪盛衰乃是运用针刺补泻的关键。对于实证, 则用泻法,虚证,即用补法,针刺补泻时必须把握气至的时机。如果在气来至之前进行“ 补泻”,就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同样,在气来至之后不适当地应用补泻,也会影响疗效 。针刺“得气”后通过“补泻”手法进行调气所达到“气至”,乃是针刺补泻的最终目的 。通过针下是否气至及脉证、主诉,可以测知补泻效果如何。
英文文摘
文献类型
历史文献; 中文摘要
语种
主题词
针术/方法
特征词
人类
医学史
医学史,战国
资助类别
主题姓名
剂型
得气/; 针刺补泻/; 气至病所/; 刺法/; 《内经》/
关键词
天人相应
分类号
R245.3
病例数
实验动物品种
中药药理作用
西药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