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预防甲肝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甲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肝瘟”、“急黄”范畴,中医介绍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是水和食物的传播,尤其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4.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5.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方中医介绍:甲型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因多为湿热内阻,其病机主要为外感湿热时邪(疫毒),侵犯脾胃,郁蒸肝胆。病位在于肝胆脾胃,病机呈由气入血、气血同病的演变过程。夏季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季节,当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中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防造成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 求医问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