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融入社区 传播中医文化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创建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大力实施社区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积极向社区居民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社区中医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居民健康指数不断提高。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特色鲜明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规范设置了中医诊室、中医康复理疗室、中药房、中医煎药室,配备了针灸治疗、颈腰椎牵引等中医诊疗设备68台(件),配备了中药饮片320多种;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多种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此外,还给辖区所有村卫生室配备了TDP神灯、拔罐、艾灸、刮痧、熏洗、穴位按摩、耳穴压豆、针灸、热敷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

 

    加强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 该中心以培养中医药服务专科人才为突破口,按照精、准、细的原则,强化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扎实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中心医务人员人均学习中医药知识每年达60学时;认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社区每名临床医护人员和辖区乡村医生均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食疗保健技术6项;积极落实中医药三级师承教育工作任务,遴选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2人、继承人3名。

 

    积极推进中医健康管理进家庭系列活动 该中心组建了健康服务团队,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了中医药优惠政策、中医适宜(食疗)技术、中医健康素养基本技能、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进家庭活动。

 

    扎实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未病先防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先后开展了“冬病夏治月”活动,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以开展“村级三件事”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大力倡导中医养生保健宣传 该中心普及中医传统文化,倡导生态养生旅游,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人们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累计开展中医药健康沙龙活动500多场次,打造健康公园1个,中医养生保健手册、食疗技术进家庭宣传资料社区居民户户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居民健康素养。

 

    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示范省,有着非常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和中医药发展实践经验。2013年底,甘肃省被确定为中国-乌克兰中医药合作项目执行省份,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既是国家和甘肃省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甘肃省中医院自身扩大影响、开拓中医药市场的需要。

 

    近两年,甘肃省中医院同乌克兰、俄罗斯等很多国家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合作与交流。主要立足点是如何让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如何让甘肃以中医药文化输出为窗口,使甘肃在国际中医产业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真正使岐黄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按照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规划,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以提高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为重点,积极发展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合作。2013年以来,甘肃省中医院通过合作办学、开设专家门诊、开办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与乌克兰达成多项协议,为推动中医在乌克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甘肃-乌克兰中医药国际研修班的顺利举办为双方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经验,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12月和2014年4月,甘肃省中医院先后接受两批乌克兰学员培训,他们分别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并体验甘肃中医药养生旅游。第一批14名学员均为中医爱好者,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学员们了解了多项中医适宜技术。第二批是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选派的11名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来自妇产科、神经科等8个专业,学员们对传统中医药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希望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两批学员分别在甘肃省中医院学习近一个月时间,如期完成了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文化和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体会了甘肃中医生态养生旅游。他们回国后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医诊疗技术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