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恩祥 国医大师的中医梦 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
中医学是有优势的。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的不断总结,我坚信中医的科学性、有效性。西医有了诊断才可以治疗,当一种病尚不能明确诊断时,中医可以用四诊八纲分析病情,也能早期介入,开出处方。对于新发传染病,只要见到临床表现,再结合历代医家的诊疗经验,我们就可以从四诊中得知其意,辨证用药;对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感受选方用药。面对快速发展的西医,中医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现代医学在整体性认识和辨证个体化方面的不足,中医不会被取消或“吃掉”。
希望中医能薪火代代相传,有我们自己的原创内容,师古而不泥古,最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不反对中医借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这是必要的,但必须保留中医本色,包括理论和临床经验。要传承中医的灵魂,用中医的思路继承发扬中医,不拘泥是否用现代手段,但绝不能废医存药。中西医可以互补、并重,尚不能完全代替。
晁恩祥,男,1935年7月生,河北唐山人,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内科首席专家,曾任多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肺病和急诊分会主任委员,现仍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他热心公益、心系偏远,用医术挽救边疆百姓于苦痛。
•他长于肺病,悉心钻研,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风咳、风哮辨治体系。
•他抗击非典,勇于担当,展现中医药在急症方面的特色。
•他从医济世,潜心精诚,急患者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1956年9月1日,由唐山驶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个小伙子正怀揣着北京中医学院的首批录取通知书。他体格健壮、目光炯炯,相比医学生或许更像个运动健将。这个小伙子便是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并建立风咳、风哮辨治体系的呼吸科泰斗晁恩祥。
北中医的首届学生
晁恩祥从小就是体育健将,他是唐山市200米栏冠军,还曾代表唐山市参加河北省田径运动会。他在北中医校运会上创造的百米跑纪录整整50年无人打破。他和中医的相逢也和运动有关。曾是唐山市学联排球队队长的他,一次打球后,大汗淋漓地迎风骑车回家,不料当晚便身热无力,头痛欲裂。次日到校医室看病,一位姓冯的医生为他开了几味中药,服用两剂后症状就减退了。冯医生开的正是出自《伤寒论》的桂枝汤。中医学从此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得知北京中医学院将成立并招生的消息后,他果断将北中医填在了第一志愿。
1956年注定会被载入中医发展史,这一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中医学院同时成立。千百年来以“师带徒”为主的中医人才培养终于有了自己的高等院校。北中医的首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曾跟师学习或有家传背景,有的像晁恩祥一样几乎零基础。入学后,老师们十分强调读经典,从《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到《伤寒论》,初入中医殿堂、毫无基础的晁恩祥“啃”起经典来有些吃力,但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让他自觉地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经典要一生常读”,今天晁恩祥还常常和自己的学生们如此强调。他觉得中医院校的经典课程不必一入学就开设,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授课效果可能更佳。除了不断夯实中医功底,在北中医的6年间,晁恩祥还系统学习了西医基础课程,包括临床诊断、解剖、生理、病理、药学等,“当时中西医课程的比例是6:4”。
每逢夏夜,晁恩祥和同学们常常铺着凉席,躺在北中医的操场上仰望星空,畅谈未来。一甲子岁月倏忽即逝,北中医操场上的那片星空仿佛还在眼前,而曾经的小伙伴们已成大家,包括晁恩祥在内,北中医首届毕业生中已有3名国医大师、5名“首都国医名师”、1位院士。
晁恩祥学术和临床水平的第二次系统提升是在1976年开办的全国中医研究班。该班是由岳美中向中央建议,多位副总理批准成立的,每省仅一名代表,全国不过30余名学员。授课老师有岳美中、任应秋、王文鼎、刘渡舟、姜春华、邓铁涛等数十位名医大家。晁恩祥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课堂笔记,细细翻来,书写工整、巨细靡遗。晁恩祥曾跟师侍诊于西苑医院岳美中、赵锡武、郭士魁等老师,“研究班使我更重视临床,养成了多临证、多思悟、多专研的习惯”。
支边内蒙古22年
上一篇: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