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铭医论集》评介
名老中医李志铭先生的新作《李志铭医论集》(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点睛之序,搔到要害地,写至入木处,读了令人茅塞顿开。循着他的评价去思考,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三个层次大体可以勾勒出《李志铭医论集》的基本轮廓:
行医不辍
从1957年踏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门槛开始,就注定了李志铭先生与医结缘的人生之路。近半个世纪的医路中,有过“半饥半饱,悬梁刺股”的苦读,有过“箪食瓢饮,废寝忘食”的努力,有过“矢志不移,挥毫奋发”的艰辛,有过“斗室孤灯,辛勤攀登”的磨难,有过“百折不挠,求索创新”的坚守,最终成就了他“广东省名中医”“中华德艺双馨名中医”和“全国优秀书画家”的桂冠。他术攻多家,对痹证的研究尤多建树,在《李志铭医论集》一书中起着骨架的作用。书中记录的他在江城武汉开展的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一钻进去就是8年时间。作为湖北省雷公藤研究协作组的骨干,他下农村拜草医为师、采草药做各种实验,通过大量临床,终于把一项专家们公认的“疗效良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的成果推向了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带起了一股雷公藤研究的热潮,也受到国际上的关注。
写医不停
从1965年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盐葱熨法治疗尿潴留的体会》起,李志铭教授的写医之路就一发没有停顿过。他勤于读书、善于从经典和临床中捕捉疑点、难点和闪光点,在揉入自己的体会、心得和远见后把它写出来、传开去。他一生发表的论文有数十篇,《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等上十家报刊上都有过他的华章。文章内容除他主攻的痹证外,还涉及中医经典研究、中医文化、心病、肾病、妇科病等众多领域。从文章到著作,李志铭先生写医的书也是颇值得一提的。他的著作,或许没有“等身”之数,而影响力却早已“等身”或“超身”了!收入《李志铭医论集》中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处女作,也是对其终生事业影响最重要的一本,那就是1987年由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痹证论》。之后,他又出版了《风湿病与痛风》《历代名医医德故事》《李志铭经验妙方》等著作,书卷中随处弥漫着他对中医学的挚爱之情和至深之功。“杏林逢春发新芽,岐黄仁术济中华,承前启后无止境,老骥奋蹄献晚霞。”他的诗,就是他一生写医写药、传承中医的概括。
画医不断
李志铭先生自由攻习书画,20岁起就有作品在《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刊出,自此头角展露,声名渐振,不断有新的书画作品出现在各种规模的画展、展览会上,且频频获奖。近期,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门为他打造了《李志铭书画集》,称他为“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纵观其作品之主题,始终是以医为主角的,知名的画作如《访问民间老中医》《针灸穴位诗画》《一根银针寄深情》《黎村苗寨巡医忙》等,从多角度、多层面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讴歌赞礼,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武汉师范学院教授陈炎卿评价说:“李志铭大夫的画,生动活泼,清新淡雅,秀而不媚,美而不俗。他把画根植于生活之中,总是把生活中所做的、看的、想的、感受到的事情,用画笔形象地表现出来,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冬去春来应有时,21nx.com 莫怨四旬识途迟,百炼丹青闯杏林,万里仙鹤冲瑶池。”他的诗,恰是他一生喜爱书画、妙手丹青的写真。
李志铭教授生长在江西,有“老表”的吃苦精神;创业在湖北,有“九头鸟”的聪颖内秀;落根在深圳,有开拓者的创新意识。凭着一生执着、一生勤奋、一生拼搏,他攀缘了“三立”境界,凝成了无悔人生。翻阅《李志铭医论集》一书,从一位年近耄期老者“筚路蓝缕炼儒医”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和鞭策,建议中医界的同仁,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读一读。
上一篇:湖南浏阳举办膏方养生文化节
下一篇: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