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让中医经典通俗易懂
红色代表热、蓝色代表寒,颜色深浅表示程度不同;星级代表疼痛状态,二星级为一般程度的痛,四星级为非常痛;每一脏腑设有一定形象,特殊症状亦有虚拟角色:翻开《图说伤寒论》,一幅幅直观生动的漫画映入眼帘,中医经典不再晦涩难懂,稍显夸张的人物情节反而让人忍俊不禁。
《图说伤寒论》出自广州中医药大学“葫芦兄弟”中医动漫团队之手。自成立以来,“葫芦兄弟”创作了很多形式别具一格、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医动漫,让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走进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
《图说伤寒论》中漫画。
《图说伤寒论》中漫画。
初衷:让中医经典不再枯燥
“葫芦兄弟”团队的发起人林勇凯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伤寒论》经典研究。在本科学习期间,林勇凯发现,中医学子对中医经典的学习过程难免有些枯燥、乏味,甚至时有困难,他希望找到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大家理解中医。
林勇凯的想法得到了黄宇新、梁桂洪两位同学的认同与支持,他们共同创作了一些方歌,把中医经典的内容编成歌词加以传播,可惜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久后,新同学孙赫加入团队。经过不断探索与思考,他们尝试过火柴人物简图,也尝试过蜡笔手绘彩漫,最终决定用电脑绘制彩色漫画图文来给中医经典注入新的趣味,“葫芦兄弟”动漫团队正式成立。
他们开始学习绘画技术,把自己对中医概念的理解定格为动漫图像。林勇凯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伤寒论》经典专家李赛美教授,希望她能予以指导。李赛美被他们的热情和创意打动,欣然允诺并全力参与创作。在她的指导下,“葫芦兄弟”创作的《伤寒论》方证动漫图谱参加第三届全国“天堰杯挑战杯”中医药创意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
作品: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获奖之后,“葫芦兄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在李赛美教授的指导下,2014年,他们的首部作品《图说伤寒论》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图说类证对比,下篇为图说经典案例,既可作为《伤寒论》教材的学习补充,也是面向大众的《伤寒论》科普读物。
团队创作必然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黄宇新回忆,大到选用多少条文、多少病案,小到某一个证型该如何表现,争议总是存在。“中医博大精深,即便我们都是科班出身,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最后总会磨合出一个所有人都接受的方案。”他具体举例:“比如真武汤证,我想突出头晕心悸,勇凯想突出四肢沉重。经过反复讨论我们采用了他的想法,在病人身上画一些铁球来呈现他的沉重感。”
《图说伤寒论》把抽象的中医学概念形象化,通过生动而略带滑稽的人物表情、环境、道具呈现方证的内容,自上市以来受到广泛好评,还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版教材并荣获最佳创意奖。李赛美认为,这本书突破了中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桎梏,使《伤寒论》的阅读理解更加丰富,更具可读性,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与进取精神。
在《图说伤寒论》的基础上,“葫芦兄弟”又另辟蹊径,将《伤寒论》序及桂枝汤篇做成动漫片段,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播出。此外,他们还创作了岭南地带特色喝凉茶民俗科普动漫片段,获得广州市科普微电影和微视频大赛优秀奖。
发展:埋头苦干再上台阶
《图说伤寒论》的出版扩大了“葫芦兄弟”的影响力,团队规模与日俱增,一些动漫相关专业的同学也加入其中。目前,“葫芦兄弟”医学专业组共有20名成员,包括医学博士3名,医学硕士5名,医学本科生12名。动漫设计组的成员分别由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师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等动漫画及设计类专业。不同的专业背景让他们优势互补,各展所长。
上一篇:宏济堂:文化之美 中医之美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