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动态 陇上中医游

    近日,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建立,11月11日实验室建设计划和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该实验室的建立对甘肃省推进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实验室负责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李应东教授介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的挖掘,主要是通过实验技术平台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结合科研、人才培养,通过开放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目标。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将为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保障。

 

    近日,按照甘肃省卫计委的统一安排,嘉峪关市组织开展了“智慧中医”软件培训班,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首批培训。

 

    “智慧中医”软件是省卫计委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业务能力而引进的中医药服务专用手机软件。该软件基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慈方名医诊疗模型,遵循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输入患者病症将自动给出中医处方,对指导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诊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智慧中医”软件的培训使用,使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该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的普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营造中医氛围,规范和提高医护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及操作能力, 近日,由张掖市卫生局、张掖市总工会主办,张掖市中医院承办、张掖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协办的全市中医适宜技术大赛圆满结束。来自全市共7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1天的激烈角逐,民乐县中医医院最终凭借扎实的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获团体二等奖,参赛选手邓丽娟获个人二等奖、雷永琴获个人三等奖、赵丹获优秀奖。

 

    此次中医药适宜技术大赛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竞赛采用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试内容以中医理论知识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主;技能操作通过参赛队员在志愿者身上实际操作点穴技术、推拿技术、拔火罐技术并结合操作内容回答评委相关问题来完成比赛。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优势,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适宜技术大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激发卫生技术人员学习、推广、普及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业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甘肃省天水市以建设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创新区为契机,以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药材种植、中医诊疗设备产业以及中医生态养生旅游产业为重点,积极将弘扬伏羲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与深入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创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新模式,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

 

    天水市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创新区之后,市政府制定了《天水市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规划》,紧紧依托良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弘扬伏羲中医药文化资源,确定重点实施养生保健旅游项目25个。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等七个方面健全完善具体扶持措施,并针对我市中医药资源,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化中药材品种结构,加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管理,建设以秦州、麦积、秦安、甘谷、张川等县区为主产区的现代中药原料产业基地、医药商贸基地以及以秦州、麦积、张川等县区为主研发区的现代中成药、中药饮片产业基地。为进一步加快麦积区颖川河流域综合开发,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将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保健旅游产业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从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以及环保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并进一步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市、区两级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200万元,用于产业综合开发。

 

    突出特色优势,发展养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