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浙江省文明中医院,浙江省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医院占地近60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分为老院、新院和康复分院三个院区。现有职工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0余人。多年来,该院找准行风切入点,打造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中医行业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提供了借鉴。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医院生存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汤加利为院长的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领导班子重视医院行风建设,并有独到的理解——不为抓行风而抓行风。他们认为,搞好行业作风建设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参与医疗市场竞争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如何找准行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该院探索实施了一套系统工程,真正形成了“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服务有名气,医院有生气”的良好局面。

 

    建章立制 推行阳光工程

 

    通过建章立制,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卫生改革和行风整顿的精神,大抓精神文明建设,把医院导入新机制的运行轨道。该院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院长汤加利任组长,把行风建设纳入医院工作目标,并改革原有的用人制度,打破人员的身份、职务、职称的界限,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选拔和重用医德医术高的,鞭策医德医术欠缺的;在利益分配上,打破原有的工资结构,以绩定酬,拉开了分配档次,使医德医术高的多得,医德医术欠缺的少得,违反院规院风的受罚。另外,还建立了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等。

 

    该院对器械等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民主监督,这一“阳光工程”使采购全程公开透明,每一步操作都能摆得上台面,做到“同等产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服务”,解决价格虚高问题,通过降低采购中间差价给患者带来实惠。阳光采购工程在给患者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无形利益。器械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医院的观念也必须转变,向技术和服务要效益。该院从各种招标到处方管理、从医疗设备引进到仪器检查使用、从规章制度建立到服务行为规范,都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监控网络,加大了管理部门办事的透明度,建立起职工对医院的关心和对院领导的信任,带动了良好院风的形成,促进了行风的根本转变,最终使患者获益。

 

    建立诚信

 

    严格合理用药

 

    不久前,医院在临床用药检查中发现医生较多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患者感染,且集中使用某几个品种。针对这一“苗头”,医院迅速查清了问题所在,并做了妥善处理。

 

    该院领导班子对于药品回扣这一影响卫生行业形象的社会热点问题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合理用药是医疗安全的保证,关系到能否在患者中建立诚信。为此,医院采取多种方法,狠抓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该院依据卫生部有关抗感染用药合理应用的指导方案,加强了临床用药管理的规定,成立医院临床用药管理专家组和评议组,监督、检查、评议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品合理使用情况。同时,根据科室病种特点,明确规定药品比例,将其纳入科室主任管理目标,与科室奖金挂钩。

 

    另外,医院在改进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技术上不断挖潜,严格制定诊疗方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改变了以往部分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过度追求保险系数,采取过多“保护”措施,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做法。如果发现哪个科室费用相对高了,就及时对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以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去除不必要的检查与药物。挖潜减负,让利百姓,赢得了患者赞许。近年来,通过对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调查,每个月的满意度都在98%以上。

 

    方便快捷

 

    医院网络化

 

    一直以来,挂号、划价、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就是患者对医院工作不满意的焦点问题。面对这一医院管理中的“瓶颈”问题,该院建立起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的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模式,形成了从医疗、服务到管理的立体纵横网络,使医疗变得更便捷、更科学。在浙江省县市级医院中,该院较早开展了电脑信息化管理开发和应用,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还建立防火墙,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近两年,先后招聘了6名计算机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目前,“信息化”已覆盖门诊、住院、护理、检验、医技科室、挂号收费、教育培训、远程会诊、药库药房、综合数据管理等各方面,大大提升了医院管理效率,方便患者就医。在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医院的服务模式和质量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