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遇意外急救有对策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点意外情况,由于事出突然不得不对宝宝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或措施不当,会使宝宝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家长掌握各种正确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误吞异物:通常见于2—3岁的儿童,因其已会走路,更爱将手中抓的东西,诸如棋子、硬币、小钉子、纽扣、回形针、玩具的小零件等放人口内。
急救方法:发现小孩将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须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吐出来,因为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人气管而发生窒息。误吞异物后试图用泻药使之从肠道迅速排出的方法也不正确,因为诸如钉子、回行针等带尖、带勾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后,除了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止异物滞留于消化道,可多给吞入异物的小儿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天,也有少数经三四周才排出;每次患儿排便时,家长都应仔细检查,直至确认异物已经排出为止。在此期间,患儿一旦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治疗。若经过三四周仍未发现异物排出,则应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二、气管异物:当孩子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表现时,父母就应警惕是否发生了气管异物。气管异物的发生非常突然,几分钟内便会危及生命,因此,父母掌握一些正确的家庭急救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急救方法:一旦小孩发生气管异物堵塞,第一步是催吐,可立即向患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牙刷柄之类的东西,直达咽部,刺激其咳嗽、呕吐,以利于异物排出。对小一点的孩子,可以一手拎起孩子的双脚使其处于头低位,另一手放在孩子的腹部做腹部冲击或者背击,借助腹压将异物排出。而大一点的孩子,抢救者应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抵在患儿脐部与剑突中间,向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肺部产生的气流冲击将异物排出。在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要尽快送往附近的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如果发生心跳停止,要进行心肺复苏。
三、误服化学物品:很多家庭都摆放着消毒剂、漂白水、去污粉等各种强酸强碱的化学清洁用品,这些瓶瓶罐罐一旦摆放不当,很容易让家中的小孩误服各类化学毒物,危及生命。
急救方法: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原则上应立即送就近医院救治;若医院离家较远,则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进行急救。父母先要辨明孩子吃的是什么药或毒物,如果不清楚,要将药品或毒物的包装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
如果孩子误服的是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父母千万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应该立即给予牛奶、豆浆、鸡蛋清服下,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儿童,呼出的气息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时立即送往医院。
四、误服药物:家里的药物保管不善导致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切莫惊慌失措,或指责、打骂孩子。
急救方法:尽快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和误服的剂量有多少。如果是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从尿中排出。如果误服的是避孕药、安眠药或腐蚀性较强药物,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误服强酸,应服用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粘膜;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五、耳内异物:孩子不小心把小物品塞入耳中,或是昆虫飞人、爬入耳中,使耳朵感到痒、刺痛,或是听力骤减。
急救方法:先让孩子坐下,固定其头部,将耳朵朝上,再用少许橄榄油滴入耳中,让昆虫浮出,如果还是不能把昆虫除去,应该立刻送宝宝到医院。要强调的是,家长不要试图强行将异物取出,因为有可能会将异物推得更深。
上一篇:我当戒烟小卫士
下一篇:老人宜用巴斯刷牙法键齿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