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亚健康领域的最新政策、行业现状、发展前景、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学习。扶植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亚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并推广借鉴其经营思路与盈利模式,以供新进从业者参考。

•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有一批意志坚定、成绩卓越的成功企业作为榜样,引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扶持这样的亚健康产业的先锋队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用“亚健康”来形容党政作风状况,极为贴切而凝练。他指出,毋庸讳言,由于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党的健康肌体也感染了不少病菌,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状况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

“亚健康”的概念脱胎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具有双向性:向疾病转化是亚健康发展的自发结果,而向健康逆转则需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不仅人体健康如此,中医亚健康这一新业态要保持健康发展也不外如是。

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亚健康”在学术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8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专题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致力于中医亚健康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短短几年内已初步构建了系统的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亚健康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随后2015年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了“中医亚健康医师”这一新职业,加速推动了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进程。

亚健康的学科体系根植于中医学理论的土壤,这既成为亚健康在学术上的优势,也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亚健康状态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现代医学无法给出靶点明确的诊断结果和对应的干预方案;而中医学从“证”的角度出发,通过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作出“证型”的诊断结果,在辨证的基础上,能够提供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干预方法,从而体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亚健康学科体系由于亚健康的特征属性仍然不明确、辨识标准缺乏共识等原因,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诊断标准仍然无统一的量化与客观化标准。随着近年来健康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亚健康”的概念虽然在政策层面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在学术层面上尚待完善。

其次,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根基尚弱。

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相关政策的推动,迎来亚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201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健康产业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但其发展的根基尚薄弱。

其一,规范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的相关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2010年起,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联合相关专家制定了一系列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向社会发布。近年来,亚健康的相关规范在一步步完善中,但总体上仍然还有很多的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二,亚健康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新生的亚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并无可借鉴的经营发展之路。亚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头虽猛,但众多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发展并未起到引领本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化发展的风气。

此外,亚健康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与监管措施仍有待跟进。目前由其他行业转型为亚健康专业服务机构中还广泛存在不符合自身经营范围的行为:如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邀请执业医师坐诊,服务人员在无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医疗美容服务,销售的养生保健产品并非正规厂家生产,等等。诸多问题已是存在已久的“痼疾”,工商监管部门不定期的检查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亚健康从业者心态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新业态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业者的自律和规范经营。处于发展初期的亚健康产业的从业者的心态还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一,亚健康新兴的专业服务机构多由美容、足浴、沐浴、保健品等其他相关行业的机构转型而来。由于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理念,“亚健康”的概念仅仅流于表面而无实质内涵,经营者固有的经营思路重蹈旧路,对推动本行业的发展并无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