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中医思想文化丛书》述评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三国时期魏人刘劭《鉴人资源》)即使按照这条严苛的人才标准来衡量,张其成教授也无愧于当今名副其实的才子。作为著名的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者,其家学深厚、天赋聪慧、思维敏捷、刻苦钻研,在近半个世纪孜孜不倦的追求拼搏中,奠定了成才之路,铸就了事业辉煌。他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文化方面研究的成果,不仅受到中医界的广泛认可,而且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期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思想文化丛书》,是他诸多研究成果的结晶和缩影,值得一读。
一丛鲜花,展示中医文化之美
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通过她,可以洞悉中华文化的浩瀚和深邃;透视她,可以聚焦中华文化的灿烂和辉煌;研究她,可以诠释中华文化的多彩和丰厚;运用她,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伟业和新篇。如何反映中医文化之美,是一篇永远写不完也无法写完的大文章。《中医思想文化丛书》,犹如一丛竞相开放的鲜花,利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广角度,充分展示了中医文化的立体之美。全册丛书共分10本:《中医生命哲学》,揭示了中医“气—阴阳—五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提纲而挈领;《中医象数思维》,构架了中医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二体三用”思维模型,简洁而明快;《中医文化精神》,诠释了中医“知白守黑”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准确而通俗;《中医阴阳新论》,提出了中医“复合阴阳”“属性向量”的拓展性概念,承古而出新;《中医五行新探》,构架了中医“五行—五脏模型”的特质和走向,客观而务实;《丹波父子医籍训诂》,介绍了异国医家别具风格的中医训诂特点与方法,博雅而精辟;《<道藏>医方研究》,挖掘了《道藏》药方组合、炮制、应用的奥秘,新奇而珍贵;《太医院医事春秋》,考据了太医院人事、医事、制度的历史与变迁,系统而条理;《近代医易学派》,梳理了近代医易学派的发展脉络和学术成就,全面而清晰;《大医国风》,集合了作者在与诸多媒体沟通中对中医文化建设的金玉良言 ,中肯而真诚。10本书,分则如10个舞台,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舞台剧;合则为一个系列,吹奏出同一个文化的主旋律。借名家一句评语,读《中医思想文化丛书》,确有“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明,王世贞《本草纲目·序》)的感觉。
一个焦点,阐释中医文化之义
何谓中医文化?十几年前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委的张其成教授曾经带领诸多学者通过集思广益给了她如下的定义:“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以国医特有的理念、方法、技艺去爱护人、感化人、保护人,帮助人建立与自然协调、与邪气抗争并且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的学问。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功能上讲是传承中医学的载体,承载了中医学数千年的文明史、光辉史。”很显然,要想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仅仅站在中医本身的角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化圈上,用文、史、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来理清她的实质、提升她的高度、加强她的深度、增强她的亮度。纵观《中医思想文化丛书》,其始终是将研究思路把握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中医与语言文字学呈紧密的交织状,作者的研究始终不离这个原则,在丛书中编入了《道藏》研究和医籍训诂研究等内容,把儒、释、道文化及汉字文化圈周边文化的精华融合于中医文化的研究之中。中医与东方哲学呈难分的胶合状,作者的研究始终抓住这个关键,在丛书中编入了象数思维、医易学派、阴阳五行研究等内容,把《周易》的循环律和阴阳的圆运动应用到中医文化的研究之中;中医与历史之学呈永恒的凝固态,作者的研究始终围绕这个轴心,在丛书中编入了古代名医名著和医事管理等内容,将历史的中医和中医的历史观贯穿于中医文化的研究之中。以文、史、哲的大文化托起中医文化的神圣,以中医文化的光辉映衬中华大文化的绚丽,这就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也是作品的闪光之点。
一门心思,传播中医文化之魂
上一篇:致力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交流 柯文
下一篇:国医大师养生经:遵循科学泰然自若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